Spiga

2020年2月的文章归档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2020-02-17 21:17:04

摘要:一、看不见的手与守夜人 在经济学界有两个相生相杀的概念,一个叫作看不见的手,它指的是市场;另外一个叫作守夜人,它指的是政府。 市场和政府到底是一对怎样的关系,它们是互相矛盾的,还是有可能共存的? 这个问题在过去200年里面从来没有讨论清楚过,有人甚至开玩笑地说,如果这个问题哪一天被讨论清楚了,那么经济学就可以寿终正寝了。 围绕着看不见的手和守夜人,就出现了三个大的理论流派。 一派就是计划经济理论。 它认为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除了产生剥削和剩余价值以外没有其他作用。政府应该控制经济运营中的每一个生产要素,从一块矿铁被开采出来,到它进入工厂生产,到它销售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可以被计算,可以被控制。这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理论,看不见的手应该被彻底斩掉。 另外一种理论就是自由市场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 第一,人的自私的动力。我为什么生产,是因为我要获利,所以自私产生了机器和粮食,最终这些机器和粮食供给了所有消费者。 第二,私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谁来完成这些生产和制造?是私有的企业。 第三,竞争的市场。这些产品和原材料怎么能够获得一个公平的价格?需要一个竞争的市场。 所以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 那么这些自私的人和私有的企业怎么能够让市场产品的价格达成公平性和均衡性呢? 罗纳德科斯就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作契约理论。 他认为,所有的这些人和企业都有可能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形成一种自愿联合,然后在联合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本身能够让最终所产生的劳动力价格、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达到公平透明的状况。 科斯的理论形成了一个流派叫作芝加哥流派,这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流派。 接着就出现了第三个流派。 这个流派认为说在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看不见的手和守夜人两者缺一不可,它们的问题不是谁排斥谁,而是它们如何能够融合,形成一种危险的合作的关系。 而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是第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斯蒂格利茨与斯蒂格利茨悖论 斯蒂格利茨是一个学院派出身的学者,很长时间里在大学教书,他写过一本经济学教材。 今天大学经济系有三本最流行、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一本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本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还有一本是曼昆的《经济学》。…… 阅读全文